产品相关信息 Relevant Information

提醒: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忽略了这5点等于白吃,甚至会有风险

发布时间:2022-10-11 17:05:56 | 来源:【《广海医生谈》 2022年10月9日】
分享至:0

本文转自《广海医生谈》,转发仅为学习交流,若侵犯版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阿司匹林是水杨酸衍生物,主要功能是解热、镇痛、消炎,阿司匹林很少会引起副作用,最常见的副作用是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上腹不适或疼痛,消化道溃疡出血穿孔等,少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过敏反应,可逆性耳鸣,肝肾功能损伤等。

阿司匹林能够抗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被广泛应用于脑梗心梗等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虽然阿司匹林有很多好处,但是任何药物都有它的局限性,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安全性一定不要忽视,尤其是正在服用阿司匹林的人群,一定要注意以下5点。

01提醒: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忽略了这5点等于白吃,甚至会有风险!

1、适应症:每种药物都有自己的适应症,阿司匹林也不例外,需要服用阿司匹林的人群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脑梗死、搭桥、支架,下肢动脉狭窄≥50%,或者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吸烟,肥胖、高同型半胱氨酸等危险因素,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群,都需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阿司匹林来预防血栓。

2、服药时间:阿司匹林普通片剂,能直接在胃中溶解刺激胃黏膜,引起上腹不适,消化不良、胃痛等不良反应,建议在饭后服用,这种药物与食物混合后,能减少对胃黏膜的损害。

阿司匹林肠溶片的表面,有一层耐酸不耐碱的涂层,在胃中溶解得比较少,一般需在肠道碱性环境中,才能帮解释放,如果在饭后服用,食物会吸食胃酸导致胃内pH值升高,从而使胃液接近于碱性环境,药物在胃内就容易溶解,胃中的停留时间也会延长。

所以就会增加胃黏膜的接触时间,加重对胃黏膜的损害,空腹服用,胃中的酸性环境比较强,药物涂层不容易溶解,空腹时胃的排空速度快,药物很快由胃进入,肠道减少和胃黏膜的接触时间,因此对胃黏膜的损害也较小,所以阿司匹林肠溶片应空腹服用。

3、服药时间:不管服用什么药物,很多人都想要搞清楚,究竟是在什么时间吃药物效果最好,首先服用阿司匹林时应当评估心血管风险是夜间危害大,还是晨起后出现心血管的风险大?

如果是夜间风险大,可选择晚上空腹服用,如果是晨起后出现心血管风险较大,可选择在晨起后服用,不管是早上服用还是晚上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一定要空腹吃,并且在相对的固定时间服用,如果在晚上10点时服用,明天也应当在晚上10点左右服用。

4、可不可以隔天吃一次:人体血液中每天都会产生10%左右的新鲜血小板,而血小板的寿命约为7~14天,如果隔一天吃一次阿司匹林肠溶片,药物在体内达不到有效的血药浓度,抗血小板的作用就会下降或者消失。

而血小板如果没有被正常抑制,就有形成血栓的风险,从而会影响预防和治疗效果,所以阿司匹林肠溶片每天都需服用不能隔天吃一次。

5、注意出血性风险: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酯来预防血栓,因此凝血功能障碍是阿司匹林最常见的副作用之一,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一定要多观察多留意,防止出血性风险的发生。

如果服用期间出现皮肤、粘膜瘀点、斑点,鼻出血,牙龈出血,大便发黑等情况,或者其他严重副作用而又不能耐受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就医,让医生来决定是否需停药或调换其他药物。

02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有没有副作用?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所有的药物都会有一定的副作用,长期服用会使身体受到损伤,如果经常服用阿司匹林会导致身体毒素增多,严重的影响肾脏和肝脏,其服用阿司匹林会对肠胃造成很大影响,可能会使胃酸分泌不正常,而且也会损伤肠胃内部,导致肠胃疾病的发生,严重的时候会导致胃癌的产生。

如果长时间服用就会干扰到血液能够抑制凝血酶原形成,所以一些身体本来就不好的人群,千万不能依赖这种药物,因为这种药物会导致病情恶化,如果长时间服用阿司匹林可能会引起皮下出血的现象,常常会表现为皮肤青紫或有出血点,甚至牙龈出血或鼻出血。

1、血液系统危害: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有可能会导致缺铁性贫血,还有可能会引起出血。

2、胃肠道危害: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这种药物,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甚至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消化性溃疡。

3、肝肾危害:有可能会引起肝损伤,导致患者出现间质性肾炎,肾功能坏死,肾功能减退等病害。

4、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眩晕,耳鸣,头痛等症状,建议患者一定要按医嘱规范服用阿司匹林,切记不要私自长期服用。

版权所有© 南昌弘益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技术支持:爱牛云

赣ICP备15005709号-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赣A202207910060

友情链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科技部网站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 江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


赣公网安备 360109020001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