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HS危险性作业全流程闭环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5-04-18 14:03:44 | 来源:【唐小琴 2025-4-18】
EHS危险性作业管理是企业运营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关乎从业人员职业健康安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该管理范畴所界定的危险性作业,系指可能对作业人员生命健康、生态环境或生产设备造成实质性损害的特种作业活动。其核心价值不仅在于通过风险预控实现事故率降低和经济损失控制,更在于构建系统化的安全管理机制,培育全员参与的安全文化氛围,为企业发展目标的稳健达成提供根本保障。
依据作业风险源特征及危害等级划分标准,南昌弘益药业现行危险性作业管理体系主要涵盖动火作业、临时用电作业、高处作业及吊装作业四大管控类别。各作业类型均存在系统性安全风险,具体表现为:动火作业存在作业半径内可燃介质残留、反应容器挥发性物质集聚引发的燃爆风险,以及焊接热源引致的次生火情;高处作业涉及防坠落装置失效、承载平台结构失稳导致的高空坠落风险,以及工具物料高空抛坠造成的物体打击伤害;吊装作业存在索具疲劳损伤、吊点设置失当或承重钢缆断裂导致的载荷坠落事故。为系统性消除安全隐患、有效防范安全事故,南昌弘益通过建立标准化作业流程、完善风险评估机制、强化现场监管力度等管理措施,构建了覆盖全流程的闭环式危险性作业安全管控体系。
一、文件体系构建
在EHS管理体系中,安全操作规程的制定与执行是危险作业事故预防的核心机制。公司EHS管理部遵循《危险化学品企业特殊作业安全规范》(GB30871-2022)技术标准,建立了涵盖作业许可制度、分级风险管控机制及应急处置预案的标准化文件体系,包括《危险性作业安全管理制度》、设备检修规程及“八大作业”专项管理规范。通过规范化的许可审批流程与标准化操作程序,实现了危险作业风险辨识、过程监控及分级管控指标的系统整合,在实现全流程规范化管理闭环的同时,有效消除潜在安全隐患,为预防生产安全事故构建长效制度屏障。
二、安全教育与培训
安全教育与培训是危险作业事故防控的基础性保障措施。通过标准化培训体系的构建,作业人员可系统掌握安全操作规程与应急处置技能,从而在作业过程中实现风险精准辨识与科学处置。针对危险作业人员特性,南昌弘益建立了分级培训体系,包含常规培训与专项培训两个维度:常规培训重点涵盖《作业安全规程》解析、个体防护用品规范使用及突发事故应急处置;专项培训则由EHS管理部统筹实施,着重开展典型事故案例分析、职业危害防护培训及周期性应急疏散演练。该系统性、持续性的教育培训机制可有效强化从业人员安全素质,实现风险预控能力与事故防范效能的整体提升。
三、作业现场监护
作业现场监护作为危险性作业风险防控的最终屏障,具有关键性保障作用。南昌弘益建立了“申请-审批-执行-验收”四级监护管理体系,配备专职安全监护人员实施全过程监管。审批环节严格开展作业内容与现场工况的双重风险辨识,针对性制定防控措施。作业实施前执行安全条件确认程序,重点核查个体防护装备规范性佩戴及隔离屏障有效性,及时纠正违规行为。监护过程采用“三查三控”标准化工作模式:一查人员资质与身心状态,二查安全防护措施落实,三查作业环境风险源。实施作业风险分级管控、操作行为规范管理、应急响应联动防控。通过预防性管控体系的系统构建,实现安全隐患预控消减与事故概率梯度下降,建立全流程动态监管机制,有效遏制风险升级,切实保障作业人员职业安全与健康权益。
四、外来施工人员现场管理
针对外来施工单位安全管理薄弱环节,南昌弘益实行“资质审查-协议约束-过程管控”全链条管理模式。准入阶段实施双重复核机制:工程设备系统负责审核施工单位安全生产资质及施工方案风险控制措施,EHS管理部审查特种作业人员资质证书,确保从业资格符合法定要求。作业前签订《现场作业安全管理协议》,或在工程合同中明确双方安全职责与管理要求。现场实施分区管控,设置物理隔离区域并配置警戒装置,严格限制无关人员进入。特殊作业实施许可审批制度,经审批后由专职安全员全程监护,确保作业过程风险受控。项目竣工后开展安全管理绩效评估,将结果纳入施工单位评价体系,作为后续合作的重要依据。
南昌弘益药业通过构建“四位一体”的EHS危险性作业管理体系,实现了从制度规范到执行落地的全流程管控闭环。以国家标准为基准建立的标准化文件体系,为危险作业提供科学操作指南;分级培训机制有效提升了从业人员安全素养;“三查三控”监护模式通过动态监管消除事故隐患;对外来施工单位的全链条管理形成多方协同的安全责任体系。实践表明,该管理体系有效降低了危险性作业风险指数,未来南昌弘益将持续推进智能化监测技术应用,深化双重预防机制建设,通过管理创新与技术赋能,推动EHS管理体系从规范化向精益化升级,为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奠定坚实基础。
文章所推送内容非商业用途,版权归作者所有。